欢迎访问专升本社区
[注册]

QQ社群

微信社群

微信扫码咨询
《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密码或短信登录点这里
微信扫码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手机注册
扫码登录点这里
其他方式登录
手机注册
用户协议

专升本社区是一家为广大升本学子提供全国专升本政策,考试大纲,备考信息,报名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复习资料,升本专业,升本院校等信息的资讯类网站。本网站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为广大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和需求。承诺在本网站中收集到的您个人信息将受到严格的保护,为了使您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仅限于向专升本社区网站总部及您所在地区分校教务人员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就读院校),并承诺将严格保护,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披露,并确保不对您造成骚扰。 如您选择线上咨询平台上的升本在线服务,即表示您完全知晓并同意上述专升本社区网站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和方式和范围,请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如您不同意,您可选择退出本网页,选择其他方式了解升本在线服务。

本网站收集、使用用户信息规则: 


1、本网站收集用户信息仅限于结合教育考试院政策,根据所在地区不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本网站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不向与本机构无关的任何他人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3、本网站已经并将采取最新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4、本网站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发现违规泄露、散布用户个人信息的,将立即停止传播该信息,并对工作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


5、用户如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有权要求本机构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限于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信息及更优质的服务,仅供用户参考。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2、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无需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3、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4、本网站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致函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


5、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专升本社区网站所有。

隐私政策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专升本社区的服务!我们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要求,更新了《用户隐私政策》。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以及如何存储您的信息。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以下条款,特别提醒您应留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中加粗形式的条款内容。如果您不同意本《用户隐私政策》,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

希望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用户隐私政策》,了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处理和保护这些信息,以及我们为您提供的了解、控制这些信息的方式,以便您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并作出适当地选择。


如您使用或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您同意或/和已征得您的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若您为未成年人)按照本《用户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处理和保护您的信息。


本《用户隐私政策》主要向您说明如下信息: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1.1 我们将根据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按照如下方式收集您在使用服务时主动提供的或因为使用服务而产生的信息,用以向您提供服务、优化我们的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户安全。


1.2 您在注册、登录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用其他方式注册、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手机号码、密码。如您仅需浏览、搜索等功能,您不需要注册或登录,亦无需提供以上信息。如您不提供手机号码,将无法使用我们的服务。


(2) 如您以第三方帐号(如微信等帐号)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您第三方帐号的个人信息(包括头像、昵称及您提供的其他信息),您可以在关联登录页面选择是否授权或新建个人信息。 我们和第三方将以去标识化的方式验证,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到的验证信息除前述头像、昵称及您提供其他信息外,无法识别特定个人身份的信息。我们需要您确认通过第三方帐号登录前已经在第三方完成实名认证。如您不同意第三方帐号登录,将无法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验证功能,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


(3) 我们收集手机号码、微信等帐号是用于为您提供帐号登录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号安全。


1.3 您在产品或服务中主动提供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在个人资料编辑时提供的昵称、头像、性别、学校、地区、报考城市、考试类型、真实姓名、电子邮件、个人简介。这些资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您并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如您使用观看视频、直播、试题纠错、使用反馈、课程分享、学习笔记时,我们会收集您通过前述服务所上传或下载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搜索关键字、发布和回复的评论、文字、标签。


(3) 如您使用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时,您可能需要提供您的手机号码、QQ号码或您向我们主动提供的其他联系方式,我们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核验您的用户身份信息、调查事实、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拒绝提供可能导致您无法使用我们的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我们亦会保存您与我们的客服沟通信息和回复内容。


1.4 我们在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4.1 为保障您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维护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正常运行,改善及优化您的服务体验并保障您的帐号安全,我们会收集您的下述信息:


(1) 日志信息:当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会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存储为服务日志信息。如登录帐号、IP地址、搜索记录、收听观看记录、网页浏览记录、服务故障信息等。


1.5 我们会根据以上在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研究,改进我们的内容布局和推广效果,为商业决策提供产品或服务支持。


1.6 其他用户分享的信息中含有您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如其他用户发布的笔记、回复中可能包含您的信息。我们将无法修改其他用户的信息,如实展示可能包含您的信息。如您认为侵犯您的个人信息,请您通过下述第11条投诉方式和联系方式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1.7 请您理解,我们向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如果某一功能或服务未在前述说明中且收集了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通过页面提示、交互流程、网站公告等方式另行向您说明信息收集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以征得您的同意。


1.8 关于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的提示


上述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您的信息,若您不提供该信息,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相关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服务中的其他功能。若您主动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即表示您同意我们按本《隐私政策》所述目的和方式使用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2.1 存储信息的地点


我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境内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存储于境内。目前我们不会跨境传输或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将来如需跨境传输或存储的,我们会向您告知信息出境的目的、接收方、安全保证措施和安全风险,并征得您的同意。


2.2 存储信息的期限


一般而言,我们仅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内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并在超出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后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但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有可能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更改个人信息的存储时间:


(1) 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为遵守法院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程序的规定;


(3) 为遵守相关政府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要求;


(4) 为执行相关服务协议或本《隐私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保护们的客户、我们或我们的关联公司、其他用户或雇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或其他合法权益所合理必需的用途。


(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您另行授权同意的情形。


2.3 存储信息的方式


我们会通过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存储您的信息,包括本地存储、数据缓存、数据库和服务器日志。


2.4 当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停止运营的情形时,我们将采取合适的方式(例如推送通知、站内信、公告等形式)通知您,并在合理的期限内删除或匿名化处理您的个人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Cookie 和同类技术是互联网中普遍使用的技术。当您使用专升本社区及相关服务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相关技术收集您的信息。我们使用 Cookie 和同类技术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功能或服务:


3.1 保障产品与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转:我们可能会设置认证与保障安全性的 Cookie 或匿名标识符,使我们确认您是否安全登录服务,或者是否遇到盗用、欺诈及其他不法行为。这些技术还会帮助我们改进服务效率,提升登录和响应速度。


3.2 帮助您获得更轻松的访问体验:使用此类技术可以帮助您省去重复您填写个人信息、输入搜索内容的步骤和流程(例如:表单填写)。


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设置拒绝或管理Cookie以及同类技术的使用。但请注意,如果停用Cookie,您可能无法享受最佳的服务体验,某些服务也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4.1 信息推送


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向您发送提醒、声音和图标标记,以及电子邮件、短信等其他方式的推送通知。 您可以在设备的设置等相关页面选择取消。


4.2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我们可能在必要时向您发出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您可能无法取消这些与产品和服务有关、性质不属于广告的公告。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5.1 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证您可以了解、更新和更正自己的注册信息或使用我们的服务时提供的其他用户信息。在了解、更新、更正和删除前述信息时,我们可能会要求您进行身份验证,以保障帐户安全。一般情况下,您可随时修改自己提交的信息,但出于安全性和身份识别的考虑,您可能无法修改注册时提供的某些初始注册信息、验证信息及认证信息。


5.2 如您不希望您的部分信息被我们获取,您可以通过关闭设备权限的方式停止我们获得您的个人信息。您开启下述权限即代表您授权我们可以收集和使用该权限相应的个人信息来为您提供对应服务,您关闭前述权限即代表您取消了授权,我们将不再基于对应权限继续收集和使用相关个人信息,也无法为您提供该权限所对应的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但是,您关闭权限的决定不会影响我们此前基于您的授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及使用,但您可以通过第5.3条内容删除有关记录:


5.3 在您使用专升本社区期间,为了让您更便捷地控制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为您提供了相应的操作设置,您可参考下面的指引进行操作。


5.3.1 访问个人信息:


您可以在【个人主页】-【头像】-【编辑资料】进行查询、访问、更正您的头像、昵称、性别、生日、地区、个性签名、兴趣爱好。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1 为保障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在合理的安全水平内使用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您的信息,防止数据遭到未经授权访问、公开披露、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例如,我们使用加密技术(如SSL)、匿名化处理等手段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2 我们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和组织确保信息安全。例如,我们严格限制访问信息的人员范围,要求他们遵守保密义务,并进行审查。


6.3 我们鼓励我们的工作人员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


6.4 若不幸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我们会启动应急预案,阻止安全事件扩大,并及时告知您: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我们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处置措施、您可自主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建议、对您的补救措施等。我们将及时将事件相关情况以邮件、信函、电话、推送通知等方式告知您,难以逐一告知用户时,我们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布公告。同时,我们还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主动上报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


6.5 互联网环境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当出现下列非因我们过错而对您的信息造成泄露及由此造成的损害结果,我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 任何由于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2) 在使用专升本社区的过程中链接到其它网站或因接受来自第三方的服务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


(3)如您在使用专升本社区(例如笔记、评论等)的过程中主动公开、上传、发布或向第三方提供您的个人信息的,其他用户可能会收集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7.1 我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均适用本《用户隐私政策》。但某些产品或服务可能会有其特定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更具体地说明我们在该产品或服务中如何处理您的个人信息。除非有特殊说明,若本《用户隐私政策》与该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为准。


7.2 请您注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不适用由其他公司或个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您使用第三方的产品或服务,须受该第三方的隐私政策而非本《用户隐私政策》)约束,您需要仔细阅读其政策内容。


7.3 本《用户隐私政策》为《用户服务协议》及相关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用户隐私政策》内的名词定义参照《用户用户服务协议》,适用于专升本社区相关服务。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8.1 随着我们的服务范围扩大,我们可能适时更新本《用户隐私政策》的条款,更新内容构成本《用户隐私政策》的一部分。如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导致您的权利发生实质改变,我们将在更新前通过显著位置提示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您,为避免您不能及时获知更新,请您经常阅读本《用户隐私政策》。


8.2 无论何种方式,若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同意受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约束。


8.3 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将以更新日期为生效日期,并取代之前的《用户隐私政策》。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若您对本《用户隐私政策》有问题、意见、建议,或者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投诉、举报,您可以通过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等方式与我们进行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函件并验证您的用户身份后尽快予以回复。

专升本社区 > 专升本考试 > 天水师范学院2020年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天水师范学院2020年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来源:易学仕在线
浏览次数:6401
收藏次数:0
发布时间:2020-03-13 17:22
我要收藏
摘要
天水师范学院2020年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天水师范学院2020年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教育学》

一、考试目的

教育学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Ⅱ、课程内容

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要素

教育的形态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发展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教育学的价值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

2.领会: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育的属性;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第二章 教育功能论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教育功能的类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Ⅱ、课程内容

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的类型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的实现

教育功能的形成

教育功能的释放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功能的类型;

2.生产力、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5.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Ⅳ、考核要求

1.识记: 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等;

2.领会: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3.应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相应教育举措;人生阶段与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掌握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及价值取向,正确表述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理论依据和基本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涵义、素质教育及其基本特征等。

Ⅱ、课程内容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Ⅲ、考核知识点

教育目的含义、确立依据;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全面发展教育;

5.素质教育;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等; 2.领会:教育目的的作用、确立依据、价值取向;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素质教育的特征、运行机制等;

3.应用:素质教育与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教育制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Ⅱ、课程内容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Ⅲ、考核知识点

1.学校教育制度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4.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Ⅳ、考核要求

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领会: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3.应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与作用,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描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内容、阶段以及途径;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师生关系的内涵、作用、内容、类型,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的基本策略。

Ⅱ、课程内容

一、教师

(一)教师职业

(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二、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二)学生的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Ⅲ、考核知识点

教师的含义、地位、劳动特点;

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生的特点、地位、身心发展的规律;

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

第六章 课程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几种关于课程的定义,掌握课程的类型、确立的依据,了解几种基本的课程理论流派;理解课程的组织;掌握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能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以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Ⅱ、课程内容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Ⅲ、考核知识点

课程的含义;

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确立依据、课程的主要理论流派;

课程组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课堂教学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的含义,了解教学产生与发展的线索,理解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理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主张;掌握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依据和基本模式;明确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区别。

Ⅱ、课程内容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该说

(二)不同类型知识的二教学策略

(三)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Ⅲ、考核知识点

教学、教学的地位、任务;

当代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策略。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比较分析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异同;区分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类别;掌握失范行为的各种理论解释,并加以应用;认识“重要他人”的概念;从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状态;从建构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生活角度,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Ⅱ、课程内容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什么只是最有价值

生活经验

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转变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Ⅲ、考核知识点

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理论解释

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各自的特点;

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理解班级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功能;了解班级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和活动管理的内容;分析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作用;领会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具体要求;了解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Ⅱ、课程内容

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的概念

班级组织的发育

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组织的特点

班级组织的功能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班主任的自我教育

Ⅲ、考核知识点

班级组织;

班级管理、班级建设;

班主任工作。

第十章 学生评价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生评价的含义、功能、类型、方法及当代走向;理解学生学业评价的含义及基本内容;能结合学科编制有效的测验;明确学生品德评价的含义及常用方法;举例说明学生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评价学生发展的某个侧面,并设计评价方案。

Ⅱ、课程内容

学生评价概述

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

学生评价的标准

学生评价的类型

学生评价的功能

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学生学业评价

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

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

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

学生品德评价

学生到的认知的测评

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

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

Ⅲ、考核知识点

学生评价的含义、功能、类型、方法及当代走向;

学生学业评价

学生品德评价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教师的教育研究所具有的特性;初步掌握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概念;说明和分析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Ⅱ、课程内容

教师即研究者

(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

(二)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如何进行调查

(二)如何进行观察

(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

(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

(五)如何表达研究结果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改革的意义,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分析20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阶段背景和特征;掌握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明确我国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了解世界教育思潮宏观演变的相关特征及其背景影响;分析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政府、学校、教师应对措施。

Ⅱ、课程内容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世纪回顾

现代教育的曙光

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

二、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一)学前教育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高等教育

三、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一)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二)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

(三)从国家主义到国际化教育

(四)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四、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全民教育

二、教育民主化

三、教育信息化

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教育的个性化

《心理学》

一、考试目的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心理观;提高教学艺术与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基本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学以致用,指导初中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二、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三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考试内容】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3)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2.理解:(1)心理学的界定;(2)心理现象的实质;(3)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各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脑与心理

【考试内容】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考核要求】

1.识记:(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3)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4)突触的功能;(5)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

2.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

3.应用:了解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指导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第三章 行为动力

【考试内容】

需要的含义;需要的功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含义;动机的基本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价值;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考核要求】

1.识记:(1)需要和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2)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

2.理解:(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动机的分类;(3)动机冲突的几种主要类型并能举例说明;(4)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5)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6)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7)奥苏伯尔对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决定成分的论述;(8)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3.应用:(1)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学习现象;(2)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 认知过程

【考试内容】

注意的含义: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种类;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类型;运动知觉的种类;错觉的含义;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的种类;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增进记忆的方法,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类型;概念的形成与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考核要求】

1.识记:(1)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2)感觉的含义;(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4)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5)错觉的含义;(6)运动知觉的种类;(7)记忆的含义和记忆的基本环节;(8)遗忘的规律;(9)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10)思维的过程。

2.理解:(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2)注意的特征;(3)知觉的特性;(4)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5)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的含义及其功能;(6)概念的形成与掌握过程;(7)问题解决的过程。

3.应用:(1)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注意的规律;(2)感觉的基本规律;(3)结合实际分析影响遗忘的因素;(4)掌握复习的方法;(5)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第五章 情绪

【考试内容】

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考核要求】

1.识记:(1)情绪的含义;(2)情绪的分类

2.理解:(1)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3)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3.应用: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考试内容】

智力的二因素论:群因素论;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瑞文推理测验的特点;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元认知及结构;创造力的内涵;发散思维的特性;创造力的特征;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创造力开发的原则。

【考核要求】

1.识记:(1)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2)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3)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4)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计算智商;(5)创造力的内涵;(6)发散思维的特性;(7)创造力的特征;(8)创造力开发的原则。

2.理解:(1)智力的二因素论;(2)智力的群因素论;(3)三维智力结构理论;(4)三元智力理论;(5)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影响;(6)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7)智力测验的局限性。

3.应用:(1)根据对智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解对学校教学教育提出建议;(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第七章 人格

【考试内容】

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因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的含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常用的人格测验。

【考核要求】

1.识记:(1)气质的含义及其类型;(2)观察学习、自我调节与替代强化的含义;(3)自陈式测验及几种重要的自陈式人格测验(16PF\EPQ\MMPI)适用对象和主要特征;(4)投射式测验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主要类型。

2.理解:(1)人格的定义;(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3)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4)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5)“大五”人格因素理论;(6)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7)自我实现及其实现途径;(8)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

【考试内容】

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观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论的基本观点;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含义;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敏化效应与钢化效应的含义。

【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2.理解:(1)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含义;(4)少年期、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5)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6)图式、同化、顺应的概念;(7)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8)敏化效应与钢化效应的含义;(9)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第九章 学习心理

【考试内容】

学习的含义;学习的意义;布鲁姆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正负强化与惩罚原则;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同化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种类;学习迁移的理论及其应用;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元认知能力的实质;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措施;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学习风格的含义;认知风格的含义及其类型;各种认知风格的特点以及对学习的含义。

【考核要求】

1.识记:(1)学习的含义和意义;(2)布鲁姆的学习分类;(3)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4)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5)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6)学习风格的含义、认知风格的含义及其类型。

2.理解:(1)正负强化与惩罚原则;(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观点;(3)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的基本观点;(4)建构主义学习观;(5)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种类;(6)学习迁移的理论;(7)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迈克尔的学习策略分类;(8)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认知风格的特点以及对学习的意义。

3.应用:(1)各种学习理论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2)运用迁移规律原理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迁移效果;(3)元认知能力的实质,并对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提出建议;(4)结合实际对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提出建议。

第十章 教学心理

【考试内容】

教学的一般过程;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及其陈述办法;学习准备的含义;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运用技巧;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评价的类型;概念教学的策略;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师的角色;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结构及其特征;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及其类型;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

【考核要求】

1.识记:(1)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2)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3)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4)学习准备的含义;(5)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6)教学评价的类型;(7)教师的角色;(8)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9)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结构及其特征;(10)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作用;(11)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及其类型。

2.理解:(1)罗森塔尔效应;(2)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

3.应用:(1)了解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2)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运用技巧;(3)概念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4)了解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6)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心理

【考试内容】

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人际认知的含义;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理效应与偏差;归因偏差;人际关系需要的类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阶段;人际吸引;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含义;模仿与暗示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从众的含义;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合作与竞争的概念;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考核要求】

1.识记:(1)人际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2)人际关系需要的类型;(3)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阶段;(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含义、从众、暗示、模仿的含义。

2.理解:(1)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2)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3)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4)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理效应与偏差;(5)人际归因中的偏差;(6)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7)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

3.应用:(1)运用心理学知识防止或减少人际认知中的偏差;(2)分析青少年模仿、暗示、从众心理;(3)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分析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4)联系生活或工作实际,说明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考试内容】

心理健康的含义;台湾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

【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健康的含义;(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

2.理解:(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3)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3.应用:对于中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一些适当的处置方法或建议。

考试题型

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八种类型。

考试内容及分值

本次考试共200分,其中教育学100分,心理学100分。

教育学课程考试内容及分值

章节

考试内容

考试分值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0

第二章

教育功能论

10

第三章

教育目的论

10

第四章

教育制度

5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0

第六章

课程理论

10

第七章

教学基本理论

15

第八章

教学方法

15

第九章

教学组织形式

5

第十章

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10

合计

100

心理学课程考试内容及分值

章节

考试内容

考试分值

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

10

第二章

注意

10

第三章

认知过程

10

第四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

5

第五章

行为动力系统

10

第六章

能力

10

第七章

人格

15

第八章

学习心理

15

第九章

人际交往

5

第十章

心理健康

10

合计

100

参考教材

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编,《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索,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